阿爾茨海默癥
阿爾茨海默癥是一種令人傷心的疾病,除了失憶以外,還會導致情緒混亂和行為失常等,并且尚無法治愈。也許你很難面對親人患上阿茲海默癥的事實,但當他/她已經認不出你,需要的是你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隨著年歲增長,我們的父母/祖父母總會變得有些健忘。我們怎樣才能分辨出只是無害的“人老了”現(xiàn)象,還是更嚴重的阿爾茨海默癥呢?超過65歲的老年人里,每8個里就有一個患有這種不可藥救的癡呆癥(dementia)。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癥可能連朋友和家人都不易察覺,不過只要我們留心,仍然能看出一些征兆。
真的是阿爾茨海默嗎?
預警信號1:記憶力和語言能力喪失
在阿爾茨海默癥的(zui)初階段,病人的長期記憶尚未受到影響,而短期記憶可能變得模糊不清。你的親人也許會在和你談話時表現(xiàn)出“談到后面忘了前面”的現(xiàn)象:他也許會重復問你已經回答過的問題。病癥也會影響到說話的順暢,他們可能會一時記不起常用的詞。
預警信號2:行為舉止的改變
除了失憶以外,阿爾茨海默癥還會導致精神混亂和行為變化。你的親人也許會在他熟悉的地區(qū)迷路。情緒無常、判斷失常和個人衛(wèi)生不善也是常見現(xiàn)象。一個曾經穿著時尚的時髦老人可能會開始變得衣衫不凈、蓬頭垢面。
盡早就醫(yī):
也許你很難面對親人可能患上阿爾茨海默癥的事實,但仍應及早詢醫(yī)以就診。首先,也許(zui)后診斷的結果并不是阿爾茨海默癥,類似的征狀可以是由某種完全能治療的疾病,比如甲狀腺失調造成的。即便真的是阿爾茨海默癥,目前的療法也是從疾病早期開始實行為(zui)佳。
阿爾茨海默癥的診斷
天壇·燕達腦科中心神經內科張玉梅主任表示,認知量表評估和大腦的影像檢查是很有效的診斷手段。
阿爾茨海默癥無法用簡單的測試判斷,所以醫(yī)生需要你來幫助描述你親人的變化。病人的心智功能和短期記憶力可以通過一種或稱“迷你認知檢測”的心智狀態(tài)測試,或者其他的篩查來評估。此外,我們也可以使用神經學檢查和腦電波掃描來排除如中風或腦腫瘤等等問題的可能性。這些檢查也能提供關于大腦的更多有用信息。
與大腦的關系
右邊是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大腦,大腦實質萎縮,腦室則會增大。阿爾茨海默癥會導致神經細胞壞死,大腦的各部分組織損失。隨著病情加重,大腦實質組織會逐步萎縮,腦室(大腦內部的腔隙,內含腦脊液)則逐步增大。阿爾茨海默癥造成的破壞會阻礙腦細胞之間的交流,對記憶力、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產生損害。
病情發(fā)展:情況會變得多壞?
每個阿爾茨海默癥病人的病情發(fā)展都不一致。有的人病情惡化得很快,數(shù)年之內便會產生嚴重的失憶和精神混亂。而有些人病情加深的速度會比較緩慢,可能會20年。
做好他/她的護理者
作為他/她的親人,你可能得身兼數(shù)職,包括廚師和保姆。
作為一個照護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人,你很可能需要身兼數(shù)職——廚師、司機以及財務。也許你必須要幫他安排膳食、處理他的財務,但你也可以鼓勵他自己完成一些活動,比如給柜櫥貼上內容標簽、將日常事項寫在小便箋上貼起來作為備忘等。記著一定要買一個一周型的藥盒以便他能定時定量服藥。
護理時會遭遇的困難
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往往會注意到自己的病情,并感到羞恥或焦慮。這時要注意抑郁的征兆,因為這種征狀常常是可以用藥物控制的。病情更嚴重的時候,你的親人可能會變得偏執(zhí)暴力,甚至會突然向你發(fā)難。要記住,這種變化是疾病引起的。你應該立刻讓醫(yī)生警覺到這種暴力行為現(xiàn)象。
當他/她再也認不出你的時候
把下方印有名字的親友照片貼在他能看到的地方,能幫助記憶。很多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會記不住人名,甚至連親近的家人都記不起名字。一個暫時的方法是把下方印有名字的親友照片貼在他能看到的地方。(zui)終患者可能再也無法辨認相貌,并將親人視作陌生人。這很可能會讓患者的家人,特別是他的主要護理者感到難過。
如何減少患病的幾率
健康飲食和適當運動是目前已知的預防方法。
假如你正在護理一位患了阿爾茨海默癥的親人,也許你會想知道,有沒有能夠減低你自己患上此病幾率的辦法。這方面的研究還在進行當中,但正確的飲食和適量鍛煉身體似乎是個中關鍵。研究指出遵照地中海飲食方式——多吃蔬菜、魚類和堅果——的人群患病幾率較低。同時還有研究表示,(zui)常做運動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癥的可能性(zui)低。
假如5年后你的祖父母、30年后你的父母、甚至50年后你的另一半不再注重穿著打扮,再也不會做飯,甚至經常迷路,你可能會傷心、懊惱甚至絕望,但只要有所準備,這些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當你愛的人有認不出你,你需要給予的是理解和耐心——這只是一種需要照顧的疾病,他/她還是那個你愛的他/她。
天壇燕達腦科中心國慶期間出診專家
10月1日-10月2日
崔韜
職稱:副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系畢業(yè),獲博士學位,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博士后。
擅長:癲癇及發(fā)作性疾病,神經內科疾病。
10月3日
王新高
職稱:主任醫(yī)師,副教授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yī)師,副教授;
擅長:診治腦血管病、周圍神經病,肌肉病及線粒體病等疑難雜癥。
10月4日
李志梅
職稱: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醫(yī)學中心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北京抗癲癇協(xié)會理事,北京醫(yī)學會腦電圖與神經電生理分會青年委員。
擅長:癲癇及發(fā)作性疾病的診斷、癲癇藥物治療及癲癇術前評估等。
10月5日-6日
馬惠姿
職稱: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內科中心神經變性病科病區(qū)主任。
擅長:焦慮抑郁及睡眠障礙,帕金森綜合癥及各種癡呆,腦血管病等,有著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
10月7日
楊雅琴
職稱: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yī)師、神經病學博士。
擅長: 帕金森病、帕金森疊加綜合征、癡呆等神經變性病、運動障礙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神經康復,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等。
10月1日、10月7日
徐曉彤(TCD)
職稱: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病學中心介入神經病學科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主要從事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