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食管癌其多以鱗癌為主,大概占占 90% 以上。食管癌發(fā)生多在胸中段食管。而在在西方國家,食管腺癌是(zui)常見病理類型,多發(fā)生在食管下段 1/3 段,并常累及胃食管交界處。
為什么我國食管鱗癌高發(fā),主要和這些高危因素有關系:如抽煙、飲酒。食管腺癌主要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 Barrett 食管有關。
食管癌的定義:腫瘤位于食管胃交界線上下 5 cm 以內,并已侵犯食管下段或食管胃交界線,那么歸于食管癌;若是發(fā)生在胃食管交界線以下胃近端 5 cm 以內的腺癌,未侵犯食管胃交界線,則歸于胃癌。
食管癌前疾病指與食管癌相關并有一定癌變率的良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 食管、食管白斑癥、食管憩室、賁門失弛緩癥等。
早期食管癌目前國內較為公認的定義指病灶局限于黏膜層和黏膜下層,不伴有淋巴結轉移的食管癌。早期食管癌癥狀往往不明顯,易被患者忽略,這是早期食管癌較難發(fā)現(xiàn)的主要原因。食管癌分段:
頸段食管(上起下咽,下至胸廓入口即胸骨上切跡水平,據(jù)上切牙 15~20 cm);
胸上段食管(上起胸廓入口,下至奇靜脈弓下緣即肺門水平之上;據(jù)上切牙 20~25 cm);
胸中段食管(上起奇靜脈弓下緣,下至肺靜脈下緣即肺門水平;據(jù)上切牙 25~30 cm);
胸下段食管(上起肺靜脈下緣,下至食管交界處,據(jù)上切牙 30~40 cm)。
其中食管癌發(fā)生多在胸中段食管
食管癌診斷方法
內鏡下染色輔助多點活檢是目前公認的準確診斷早期食管癌的方法。
當病變部位在 PET-CT 的 SUV ≥ 2.5 可考慮為腫瘤灶或轉移瘤;但其對 T 分期的診斷不如超聲胃鏡準確,當轉移的淋巴結 ≤ 0.6 cm,易被高濃聚的原發(fā)灶遮蓋。
CT 顯示食管壁厚度>0.5 cm,食管壁不均勻增厚,局部軟組織腫塊是食管的異常表現(xiàn);食管周圍脂肪間隙是否消失是判斷 T4 分期(zui)主要的指征之一。
CEA、SCC、CYFRA21-1 等可用于食管癌的輔助診斷和療效檢測,尚不能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診斷,目前尚沒有針對食管癌的特異性血液檢查。
根據(jù)食管癌病理類型(腺癌和鱗癌)第 7 版食管癌分期分為兩個 TNM 系統(tǒng)(簡言之,食管鱗癌和腺癌各有自己的分期);多數(shù)研究證實腺癌患者的預后好于鱗癌。
2013 NCCN 指南要求食管癌淋巴結清掃至少 15 枚以上,以保證準確的N分期。
鎖骨上淋巴結和腹腔動脈干淋巴結不屬于區(qū)域淋巴結,而屬于遠處轉移。
醫(yī)院地址:燕郊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思菩蘭路燕達國際健康城 燕達醫(yī)院客服電話:400-898-1120
版權所有 河北燕達醫(yī)院 冀ICP備11006524號-2 廊公備13100001406 廊審批社會[2022]45013號 醫(yī)療廣告審查證明文號:廊醫(yī)廣24026號